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扫毒2粤语(杨紫也救不了香港电影)

admin admin 2023-09-19 01:05:11

今年最红的女演员,尤其是最近几个月,非杨紫莫属,只要有她出现的电视剧都能带火同剧的男演员,顺带让剧集更具话题度。

如《香蜜沉沉烬如霜》带出了邓伦,《亲爱的,热爱的》带出了李现,《天乩之白蛇传说》带出了任嘉伦

那么在大银幕上的杨紫是否也能延续锦鲤光环,让香港电影再火一把呢?事实证明,香港电影主动寻求的改变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张家辉、任贤齐、杨紫主演的《沉默的证人》经过几次三番地撤档改档之后终于上映,只是所呈现的效果有些差强人意。

影片内容反转太平庸,没有层层递进,迷雾揭开的恍然大悟,而是由于港片的老套路导致电影一进入主画面就已经知道后边的结局。

从在车上任贤齐的小弟脱口而出的那句“yse,sir”就已经揭示了他们的身份,变成黒警的原因无外乎家人、毒品、钱、赌博……

这一次,编剧为他们安上了赌博和家人。

并不是说这样的编排不好,事实上在此类型的电影被拍了无数次后,尤其是在曾经年产几百部片的香港,想要出新意比较难。

导演和编剧所选的题材很好,立足于小众范围内的法医类型,有爆点、有限制级,也有打斗。

立意也不错,在封闭空间内加上杀人游戏,然后添加一些空间外的引子,唤起观众欲望的同时也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眼睛。

只是剧情推动都靠打以及间隙上网查资料,不怎么涉及从尸体上找线索,要说有,取子弹的过程勉强可以算,跟法医基本没关系。

而且节奏不够,导致没有悬疑紧张感,全程可以很平静的不用思考就能看下去,更别提烧脑。

密室逃脱本就不好掌控流程,又特别考验时间节点的环环相扣,这时导演业务能力不强的弊端便暴露出来。

让观众知道他们在演戏便很难入戏。

其他诸如此类的bug还有很多,比如张家辉三人在第一次使计骗走任贤齐三人之后为什么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坐等他们的二次光临。

可以理解为职业属性让身为法医的师徒二人必须完成一些必要工作才能离开,但是在生命面前,加班真的很重要嘛。

以及任贤齐他们为了销毁一个证据,留下了一大片痕迹,甚至杀了保安和警察,有反侦察能力的三人竟然会突然智商下线。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或许只有一个,让二十分钟就能完成的剧情如何发展到90多分钟,怎么拖都是办法,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升华正义。

《沉默的证人》并非一无是处,开幕的保安是胡一统,他和小雪打破次元壁的相遇,很有记忆点。

当然,也不应该有还没看就产生的恶意,认真、努力和拼不是原罪,更不是掩盖电影质量不佳的借口。

只要是工作就没有轻松惬意的,哪怕是闲着也会有很多困扰出来。

不止刘德华、吴京、成龙等老牌演员说过,演员敬业不值得大肆宣扬,这就是本职工作,是身为演员应该去做的事。

所以刨除这部分,就电影本身而言,确实有失水准。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

想要在大银幕上有所发展的演员千万不要去整容或者去做微整形,脸僵的弊端很容易暴露出来,而且很多表情做出来跟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会天差地别。

相比之下,看看香港电影的“双子星”——庄文强和麦兆辉

他们所编剧和导演的电影大都是同一类型,然而他们却能屡屡创作出《窃听风云》、《无双》、《无间道》之类的佳作。

可见一个好的编剧和一个好的导演对电影的重要性,有时候就算演员尽职尽力,其他人选不对,也很难出来好电影。

电影是多人合作的产物,一半人全部出力才能有及格的水准,要想再进一步,则需70%以上的人同心协力才行。

只是这样的工作协同,别说大体量的电影,放在日常办公的部门都很难同心,所以好片不常有。

由小见大。

这部从导演到演员都是杂糅的作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又何尝不是香港电影现在所面临的境地。

尴尬中想着法子艰难前行,迷茫中努力不让自己被洪流吞没。

人才的青黄不接、模式的一成不变、受众的逐渐老去、市场的变化莫测、眼界的不思进取,都构成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香港电影。

其实从今年上映的《反贪风暴4》、《扫毒2》、《使徒行者2》、《沉默的证人》能很明显地看出香港电影的人才没落。

资源都在老一辈手里,中生代无法扛起大梁,年轻一辈更是藉藉无名。

如果老一辈不开工,年轻演员和许多电影从业者就没有工作,因为这些人无力北上所以他们必须像流水线一样出产电影。

中生代各自都有自己的精彩,从他们的表现就能看出,中生代对香港电影的情怀并不强,他们在电影方面的成就更是挑不起这个大梁,古天乐除外。

谢霆锋成了厨子,整日做着不接地气的美食;陈冠希依旧没有解禁,即使他还爱着电影;余文乐世界仔,忙着潮牌出鞋;

吴彦祖活出了中年大叔的油腻感,在家庭生活中对电影的热情逐渐消失殆尽;林家栋得了影帝,仍然跑着配角。

至于曾经红遍两岸三地的林峰,如今的他仅仅在粤语地区维持着超高的人气,单抗票房的能力几乎没有。

这批演员之前都是被看好接班香港电影,只可惜世事无常,老一辈至今不能退休,中生代重心偏移,年轻一辈难以出头。

女演员方面人才凋零的问题比男演员还严重,只有吴君如一人活跃在荧幕前,其他人早已不见踪影。

这是香港电影的困境,又何尝不是内地女演员正在面临的问题,中生代女演员只能演妈妈级的角色,年轻女演员在偶像剧里无法自拔。

但至少她们还有可以发挥的地方,试想一下,如果北上成功的陈可辛王晶林超贤等人老去,香港电影的路又在何方。

无论是《沉默的证人》还是其他香港电影,皆是在香港电影固定模式的及格线上下徘徊的作品。

香港电影伴随着70、80、90三代人的成长,都是我们记忆中最色彩斑斓的时代,那时的香港电影绝对是所有人魂牵梦绕的向往。

如今最年轻的70后也已经40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当牛做马的年纪,早就不是电影市场的生力军。

8090后的年龄处于20—39岁的阶段,还可以为香港电影发挥些余热,但是一成不变的香港电影模式还能让8090后走进影院多久。

当8090后都渐渐老去,香港电影在无人买单的时候,变,或许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有可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香港电影应该明白这个江湖早已不是以前打打杀杀就能称雄的年代,进口片的不断涌入和内地观众的口味变刁都在催促着香港电影。

在互联网还不那么发达的年代,香港电影的盗版碟比国外的电影更容易进入内地市场,一众小年轻在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香港电影里肆意长大。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盗版碟没有了生存空间,人们看世界的途径也不再单一,国外诸多高水准或工业化产出的片子叫人眼花缭乱。

看得多了,有了世界观,便开始学会筛选,口味不再单一,香港电影对内地观众的满足感也就渐渐模糊。

形形色色的灯红酒绿会使人迷失,也会让人的胃口变刁,曾经,你劈个叉我都会震惊;如今,你下腰加劈叉,我都很淡然。

香港电影的巅峰太高,所以它的下坡路可以走很久,但是当与上坡的人擦肩而过时,就应该明白,他在昂首挺胸而你在低眉含腰。

香港电影人的格局不应局限于这个600万人的弹丸之地,自己跟自己玩,玩不出多大的花样,眼界会越来越窄,看世界的眼光也会狭隘。

坐井观天不可怕,可怕的是笃信天空真的只有井口那么大。

打铁还需自身硬,香港电影有质量的内核,只是缺少文化思想的共振和适应不同的制度,都是华语电影的一部分,一个都不能少。

于香港电影如此;于香港,更是如此。

推荐阅读

她们等了82年还未来的道歉,不该只有200人知道

播了33年才发现,这才是真正的「西游记」

被当作「洋娃娃」侵犯,她的一生都在敏感中度过

声明:本站 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 闲人电影 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415903831#qq.com 删除。
首页/图文栏目列表底部广告位(手机)
Powered By /,Copyright © 2017-2025,京ICP1234567-2号 统计代码